寶雞古稱陳倉,位于祖國腹地,關(guān)中平原西端。這里自古就是西上甘青、南下川蜀的交通樞紐,孕育了繁榮的姜炎文化,創(chuàng)造了輝煌的周秦文明。
2006年,寶雞市委市政府決定在“中華第一古物”---石鼓的出土地石鼓山建設(shè)中華石鼓園。中華石鼓園以周秦文化為主題,全面展示寶雞作為周秦文化發(fā)祥地的厚重歷史文化,通過對自然景觀的保護(hù)和塑造,成為寶雞市山、水、林、塬、城五字特色的集合體;通過對周秦歷史的整合與再現(xiàn),使公園成為先祖文化的一個縮影,兼具自然和人文特色的魅力之地。
中華石鼓園由寶雞青銅器博物院、陳倉石鼓閣、石鼓文化研究會三座獨(dú)立建筑組成,總建筑面積4.48萬平方米,其中博物院建筑面積3.48萬平方米,石鼓閣建筑面積7200平方米,石鼓文化研究會建筑面積2800平方米。
園內(nèi)配套建設(shè)20個文化景觀。其中利用自然崖體做成的周秦文化墻,展示了周秦民族發(fā)展壯大走向輝煌的歷史過程;以“仁義禮智信”為主題的五德園景區(qū),用形象動感的歷史故事雕塑,向游客闡釋著中華民族精神文明的主要特征和歷史淵源;橫貫石鼓閣東西的漢文字長廊,全面反映了漢文字發(fā)展演變的歷史過程,記載了周秦時期對漢文字發(fā)展所做的重大貢獻(xiàn);8000平方米的秦文化廣場以及周圍的敬祖祭天、車馬盛獵、秦公慶典等衛(wèi)星景點(diǎn),向游人展示祖先祭祀祈禱、狩獵、慶典的恢弘場景和秦文化的博大精深。
寶雞青銅器博物院是一座以集中收藏、研究和展示青銅文化為主的國家一級博物館。
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展廳面積1.5萬平方米,館藏文物47萬件,其中珍貴文物3237件,有何尊、胡簋、朕匜等百余件國家一級文物。其中基本陳列《青銅鑄文明》,陳列面積4200平方米,薈萃了寶雞地區(qū)出土的1500余件商周青銅器,歷史研究價值極高。陳列共分“青銅之鄉(xiāng)”、“周禮之邦”、“帝國之路”和“智慧之光”四部分。
寶雞青銅器博物院鎮(zhèn)院之寶——何尊
何尊,1963年陜西省寶雞市賈村塬出土,為盛酒器。器內(nèi)鑄銘文122字,記載了周成王繼承武王遺訓(xùn),營建成周洛邑的重大歷史事件。銘文中出現(xiàn)了“宅茲中國,自之義民”,這是“中國”兩字作為詞組,首次在何尊銘文中出現(xiàn),距今已經(jīng)有3000年的歷史。何尊在1982年被印于文物特種郵票,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名片,名揚(yáng)海內(nèi)外。2002年被列為國家首批禁止出境展覽的64件文物之一。
2018年,中華石鼓園被中國僑聯(lián)確認(rèn)為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。